蔣登科:點滴成趣落筆心
發布時間:2024-03-27 17:23:03 | 來源: 博覽群書雜志 | 作者: | 責任編輯:孫靈萱《博覽群書》,1985年創刊,由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題寫刊名,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胡喬木撰寫發刊詞,是光明日報社主辦的綜合性思想文化月刊。“砥礪思想,寧靜心靈”是我們的追求,“知識人寫給知識人”、“名家作品名家看”,已被這本雜志堅守39年。
推介
點滴成趣落筆心
◎?蔣登科
優秀的文學作品,尤其是帶有紀實性的文學作品,往往都不是在書齋里長出來的,而是需要作者扎根生活、深入民間,親身體察,再經過反復提煉、打磨,最終才可能創作出具有底蘊、感動讀者的作品。
《如霧起時》是一本體量不算大的當代詩文合集,包括“甲輯風光”“甲輯世間”“乙輯詩歌”三個部分。作者高永偉系《中國鄉村振興》雜志社社長助理、記者部主任,長期在新聞出版行業工作,他因此有機會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,尤其是在脫貧攻堅、鄉村振興過程中,他更是深入到鄉村、自然之中,切身體驗祖國山川之秀麗,鄉村之巨變,并由此升華作者對現實、人生的感悟與認知。
不過,收入《如霧起時》的作品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新聞作品。對于作者來說,它們是新聞的延伸,或者說是新聞引發的感悟和思考。和新聞追求外在的真實性、事實的準確性、表達的直接性、語言的直白性等特點不同,這些作品更多地記錄了作者內心的體驗,既體現了記者的敏銳,又表現出作家的內斂,可以看成是作者對新聞事件的再思考、再發現、再創造,具有更多的個人性元素。它們是作者的記者生涯的“副產品”,已經延申到文學創作的新領域。作者說這本書是“致敬木心”的,我們由此可以揣測作者的藝術取向:篇幅短小,感覺向內,帶有哲理性。比如《天鎮》:
陰山余脈,東南走天鎮,收于環翠山。龍脊橫亙,氣度雍容。山上不見樹木,赤山裸石,刀鋒凌厲,筆筆雄渾。山體蒼黛色,平疇之上,颯然成山。真天骨也。
這段文字用簡短的篇幅,帶有節奏的語言,文白夾雜的表述,寫出了“陰山余脈”的特色,而作者最終想表達的是一種屹立大地的傲然風骨。
從文學創作的角度看,高永偉的產量并不高。《如霧起時》收錄了作者近10年來到各地采訪的見聞與所感,文體包括散文、詩歌、散文詩,總共才100余篇(首、章)。就文體來看,散文和詩歌都短小精致、有感而發、感悟獨特,情緒飽滿,涉及祖國的大江南北,有鄉村體驗,城市感想,也有個人思考。就表達看,作者具有較強的文字和語言把控能力,既注重客觀描寫,又充滿語詞的跳躍和詩意的想象,使作品既具有踏實的現實基礎,又有詩情畫意的靈動,具有相當的可讀性。作者還善于借鑒傳統的話語方式,在句子中使用一些四字詞、單音字等,使表達干凈而有韻味。就篇幅看,這些作品大多為短章,只是記錄作者的所見所感,不加敷衍,但又點滴成趣,令人回味,類似于讀圖時代的小視頻,非常適合讀者的閱讀趣味。
或許與作者的記者身份有關,他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,作品所涉及的地域非常廣泛,既包括東北、江南、京、滬,還包括寧夏、新疆、西藏、內蒙古等民族地區。作者沒有去探索民族地區的歷史文化、風俗習慣、宗教信仰等,而是將視野聚焦于自然、風光和現實的點滴,大山、河流、高原、草原、雪山、戈壁、濕地等成為他作品的精神骨骼,草木、牲畜、特產、美食等為他的書寫提供了人文底蘊。作者把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融合在細膩的文字之中,仿佛帶著我們漫步在祖國的大地上,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,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時,生出了對生態文化、自然風光的關注,可以為凈化讀者的心靈,拓展讀者的視野發揮獨特的藝術作用。作者筆下的《哈密》是這樣的:
道路沿著河道延伸,在山間的谷地穿梭。一側的山體不再是平滑的錦緞,也沒有了松林,遑論麥田與草甸。觸目是散落的石頭,?一團一團葉片很硬的草,附著在石頭間的罅隙里。已然換了一個世界。
因為“一道山梁幾重天,因為這是天山”,通過哈密的山、路、石、草寫出了對哈密地理環境、自然狀貌的體驗,并由小及大,由近及遠,將思緒和感觸延伸到對天山的認知。我們在文字中沒有見到天山,或者只是感受到了天上之一角,但我們的感受中,似乎又見到了天山的雄起、偉岸。
《如霧起時》在選材上往往從小處著眼,小處落筆,又努力追求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,使我們能夠從擠地鐵、吃泡面、玉米地、林中蘑菇、酸奶拌炒米、成群的牛羊等細微的感受之中發現生活之美,并逐漸養成熱愛生活的人生取向。作品具有明顯的在場感,但作者不是為了描述而描述,其間蘊含著他的獨到感悟與思考,因而作品不是趴在生活之中,而是站立在現實之上。《冀北鄉下的云天》篇幅很短:
屋瓦之上,即是云天。已涼天氣等待,在鄉下。風吹過的地方,是大海的寂靜。午后,云片布滿天空,呈壯闊的排列。風涼了,天空分外清醒,如想通了一般。人們,閑適的人們,散坐在房屋的根腳,如這云天一般。
輪廓式的勾勒,寫出了冀北鄉村的天地人物,尤其是寫出了人們的閑適,這種天人合一的氛圍恰好是作家所看重的,他自己也投入其中,怡然自得。可以說,整部詩文集都以現代的方式、現代的眼光、現代的筆觸,重新解讀了中國傳統的天人關系,既有傳統的底蘊,又有現代的胸懷。
《如霧起時》是一部以輕柔、細膩為主要風格的詩文集,作者盡量不使用空洞的大詞語,避免口號化的表達,而是通過細膩的筆觸,書寫自己眼中所見,心中所感,由此引發讀者對山水的審美體驗,對文字的獨特感觸。作者在文字中體現出來的對安靜的人生、純靜的心靈的追尋,蘊含著一種直擊人心的藝術力量。而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各地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創造。當然,一個作家如果只知道贊美,只寫出了現實的表現,那么他可能就只見到了世界的一面。高永偉不是。在他的作品中,我們同樣可以讀到人世的艱辛,見到被拋棄的人,見到苦苦掙扎的現實,也從中見到了勤勞、善良,他對世界的贊美,恰好是從這些美好品質中生長起來的。這些美好品質給作品帶來了光亮,給人們帶來了希望。因此,他試圖寫出的是多面相的世界、多側面的人生,是一個記者心的真實世界。
總之,《如霧起時》是一本觀察細膩、筆觸優美、情感濃郁、淡雅悠遠的詩文集,其篇幅和情感取向和當下讀者的閱讀習慣具有較高的契合度,可以為浮躁的人們提供一份安靜,為奔波的人們提供一份慰藉,為迷茫的人們提供一條與自然對話、走向自我紓解、自我調適的心靈路徑。
(作者系文學博士,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兼任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)